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加沙地带36550人死亡
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任热电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五、1月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3632.3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2157.4亿元2018年1月,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2813.7亿元、818.6亿元、954.9亿元、1202.5亿元。当月外币贷款增加473亿美元。
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901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10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910亿元。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长50.3%,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8.2%,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2.7%。按完善前方法统计,2018年1月末M2增速为8.5%。注4:自2015年起,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存款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贷款含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四、1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78%,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88%1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80.19万亿元,日均成交3.65万亿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长44.9%。
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67.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5个和0.1个百分点。完善后,本期M2余额扩大1.15万亿元,去年同期M2余额扩大8249亿元,数据可比。企业对某些补助只能采用一种方法,例如,对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即征即退只能采用总额法进行会计处理。
政府补助准则不对日常活动进行界定。通常情况下,对同类或类似政府补助业务只能选用一种方法,同时,企业对该业务应当一贯地运用该方法,不得随意变更。中新社记者 俞靖 摄资料图:银行工作人员正在清点货币。对于确需出借的临时急需款项,应严格限定借款对象、用途和期限。
总额法是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将其全额一次或分次确认为收益,而不是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者成本费用等的扣减。对于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在实际收到或应收时,或者将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分摊计入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递延收益等科目,贷记其他收益科目。
如果相关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企业再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总额法下应当在相关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内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将递延收益分期计入当期收益。解读指出,政府补助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总额法和净额法。企业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判断某一类政府补助业务应当采用总额法还是净额法。借款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解读明确,根据上述规定,政府原则上不对企业借款,相应不存在政府对企业债务豁免的情况,故将原政府补助准则(2006年制定发布)中准则适用范围的有关规定予以删除,即删除了债务豁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通常情况下,若政府补助补偿的成本费用是营业利润之中的项目,或该补助与日常销售等经营行为密切相关(如增值税即征即退等),则认为该政府补助与日常活动相关。财政部网站今日发布《关于政府补助准则有关问题的解读》。因采用未来适用法,企业不需调整2016年12月31日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在编制2017年年报时也不需调整可比期间的比较数据。
解读指出,政府补助准则发布后,财政部此前发布的有关政府补助会计处理规定(相关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等)与本准则不一致的,以本准则为准。解读明确,政府补助有总额法和净额法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对2017年1月1日存在的政府补助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对2017年1月1日至本准则施行日之间新增的政府补助根据本准则进行调整。
净额法是将政府补助确认为对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者所补偿成本费用等的扣减。其他收益科目核算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及其他与日常活动相关且应直接计入本科目的项目。
解读明确,政府补助准则规定,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如果企业先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再确认所购建的长期资产,总额法下应当在开始对相关资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时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将递延收益分期计入当期收益。解读明确,企业选择总额法对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增设6117 其他收益科目进行核算。2017年1月1日至政府补助准则施行日之间新增的政府补助,主要指在这一期间内新取得的政府补助。政府补助准则规定,企业对2017年1月1日存在的政府补助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对2017年1月1日至本准则施行日之间新增的政府补助根据本准则进行调整。中新社记者 俞靖 摄财政部于2017年5月修订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会〔2017〕15号,以下简称政府补助准则),为便于理解,财政部对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方法、其他收益科目、等问题做出解读
对于确需出借的临时急需款项,应严格限定借款对象、用途和期限。企业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判断某一类政府补助业务应当采用总额法还是净额法。
2017年1月1日至政府补助准则施行日之间新增的政府补助,主要指在这一期间内新取得的政府补助。《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国库资金和财政专户资金管理的通知》(财库〔2014〕175号)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拨款,对于年度预算执行中确需新增的支出项目,应按规定通过动支预备费或调整当年预算解决,不得对外借款。
其他收益科目核算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及其他与日常活动相关且应直接计入本科目的项目。通常情况下,若政府补助补偿的成本费用是营业利润之中的项目,或该补助与日常销售等经营行为密切相关(如增值税即征即退等),则认为该政府补助与日常活动相关。
财政部网站今日发布《关于政府补助准则有关问题的解读》。净额法下应当在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预定用途时将递延收益冲减资产账面价值。因采用未来适用法,企业不需调整2016年12月31日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在编制2017年年报时也不需调整可比期间的比较数据。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本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中新社记者 俞靖 摄资料图:银行工作人员正在清点货币。解读指出,政府补助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总额法和净额法。
解读明确,企业选择总额法对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增设6117 其他收益科目进行核算。政府补助准则不对日常活动进行界定。
资料图:银行工作人员正在清点货币。解读明确,政府补助有总额法和净额法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对2017年1月1日存在的政府补助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对2017年1月1日至本准则施行日之间新增的政府补助根据本准则进行调整。
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支。企业对2017年1月1日存在的和2017年1月1日至政府补助准则施行日之间新增的政府补助应当视同从2017年1月1日起按照政府补助准则进行会计处理,以确保在2017年度对政府补助业务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保持一致。净额法是将政府补助确认为对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者所补偿成本费用等的扣减。如果企业先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再确认所购建的长期资产,总额法下应当在开始对相关资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时按照合理、系统的方法将递延收益分期计入当期收益。
解读指出,政府补助准则发布后,财政部此前发布的有关政府补助会计处理规定(相关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等)与本准则不一致的,以本准则为准。借款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对于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在实际收到或应收时,或者将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分摊计入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递延收益等科目,贷记其他收益科目。中新社记者 俞靖 摄财政部于2017年5月修订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会〔2017〕15号,以下简称政府补助准则),为便于理解,财政部对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方法、其他收益科目、等问题做出解读。
借款对象应限于纳入本级预算管理的一级预算单位(不含企业),不得对非预算单位及未纳入年度预算的项目借款和垫付财政资金,且应仅限于临时性资金周转或者为应对社会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的临时急需垫款。企业对某些补助只能采用一种方法,例如,对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即征即退只能采用总额法进行会计处理。